2024年12月21日上午,在“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會”期間,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承辦的“智能制造產業人才專題活動”在南京國際博覽會議中心成功舉辦。來自智能制造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技術骨干等近200位嘉賓蒞臨現場,共同交流探討智能制造人才的培養路徑與模式創新。

智能制造產業人才專題活動現場
中國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常務副秘書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黨總支書記陸大明出席會議并致辭。活動邀請天津大學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加拿大工程院Fellow顧佩華,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加拿大工程院Fellow沈衛明,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智能制造創新中心主任周光輝,東北大學教授、教育部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鞏亞東,德國凱澤斯勞滕-蘭道工業大學教授Bernd Sachweh,同濟大學工業4.0學習工廠副主任陳云,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紅波,JWI Software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Per Anders Johnsson,聯想集團全球學習中心產品負責人關相儒等專家作精彩報告與交流。國際智能制造聯盟主席助理張彥敏,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秘書長張喜軍,馬來西亞智能產業協會主席、東盟工程技術研究院Fellow陳志輝,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北京代表處副總經理溫斌等嘉賓受邀出席本次會議?;顒佑蓢抑悄苤圃鞂<椅瘑T會委員、e-works CEO黃培博士主持。
陸大明先生在致辭中表示,智能制造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是我國制造業創新發展的主要技術路徑,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它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生產方式、組織模式和思維方式的變革。在這個變革的時代,人才是支撐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是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希望與會嘉賓圍繞智能制造產業人才的培養路徑和模式創新進行深入探討,探尋更好的智能制造育才實踐之道。

中國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常務副秘書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黨總支書記陸大明致辭
顧佩華以“探索智能時代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為題作了精彩演講。他講解了人工智能對未來工業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指出AI時代的全面到來,將對未來工程技術人才提出新要求?;诖耍钊虢榻B了新工科天大方案的核心理念與培養模式,并分享了智能時代新工科教育的適應性融合創新模式。

天津大學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加拿大工程院Fellow顧佩華作報告
周光輝主任以“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培養智能制造工程卓越人才”為主題展開演講。他剖析了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才發展現狀與需求,解讀了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國家職業標準,并分享了西安交通大學智能制造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他表示,西安交通大學智能制造工程專業對標國家職業標準,構建課程體系,支撐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職業能力達成。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智能制造創新中心主任周光輝作報告
鞏亞東教授分享了關于“智能時代工程教育的變革與創新”的思考。鞏教授講解了人工智能技術對高等工程教育的影響,指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創新勢在必行,要積極探索智能產業人才培養教學綜合改革。他表示,工程教育與智能產業人才培養要順應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產教融合是智能產業人才培養的鮮明特征和有效途徑。

東北大學教授,教育部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鞏亞東作報告
Bernd Sachweh教授主要探討了可持續工程創新在推動人才發展轉型中的作用。他以可持續發展目標對現代創新的推動為切入點,深入剖析了創新生態系統和綠色過程價值鏈的核心價值,強調了數字化研發對尋找解決方案的重大影響。此外,他以中德工程學院為例,詳細介紹了其在中德合作中的角色、開展的活動、成功因素與優勢,展示了如何加強中德企業與高等教育之間的聯系,為中德生態圈持續提供合格人才。

德國凱澤斯勞滕-蘭道工業大學教授Bernd Sachweh作視頻報告
劉紅波副總經理以“推進產教融合,賦能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為主題展開演講。劉總解析了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以及智能制造人才需求的變化,并詳細介紹了在此背景下產教融合推進策略和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模式。他表示,廣州數控圍繞“工業主導、標準引領、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十六字方針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紅波作報告
關相儒先生分享了AI時代下的組織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核心理念與實踐。關總從建立學習場域、知識管理系統模型、針對性設計員工學習路徑、學習型組織建設、學習平臺等方面介紹了AI時代下人才培養的策略。他表示,AI時代人才培養的底層邏輯發生了改變,組織對人才的期待正在從解決良構問題朝解決劣構問題/病構問題轉化。

聯想集團全球學習中心產品負責人關相儒作報告
Per Anders Johnsson先生分享了AI在設計領域的應用。他解析了為何領先企業著重于縮短制造周期,詳細介紹了在此背景下工程師應專注于快速推進流程,并展示了如何借助AI技術優化從設計到制造的整個流程。他表示,JWI目前正與中國多家公司合作,通過為期兩個月的試點評估AI在企業中的應用效果,重點聚焦于需求與系統工程、電氣設計、機械設計、制造規劃等四個關鍵領域。

JWI Software 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Per Anders Johnsson作報告
在高端對話環節,由黃培博士擔任主持人,邀請到沈衛明、陳云、關相儒參與討論。嘉賓們圍繞“制造企業對智能制造人才的知識面和技能有哪些要求”、“產教融合對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有哪些現實價值”、“通過在線培訓平臺幫助制造企業培養多層次的智能制造人才的價值和前景如何”、“在構建智能制造人才梯隊時,企業如何平衡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的比例,確保人才隊伍的持續性和多樣性”等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觀點,引起了現場觀眾的共鳴。

高端對話
本次專題活動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落幕,活動揭示了智能制造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及智能制造人才的培養路徑。智能制造融合了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興技術,要進一步推進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就亟需培養一大批在智能和制造領域跨界融合的創新人才。無論是智能制造人才的培養還是生態的建設,都需要多方的共同協作。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特別期待未來在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生態合作方面與社會各界進行深入合作。
編輯: 鐘永剛
發布單位: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總部綜合管理處
關鍵詞:智能制造產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