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6 月 18 日,以 “智慧焊接,新質生產力” 為主題的IFWT 2025 焊接國際論壇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召開。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張喜軍秘書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分會副主任委員楊玉亭為論壇致開幕詞。來自全球的專家學者圍繞焊接技術前沿成果展開精彩報告,近300名科技工作者到會聆聽報告。


論壇開幕式由天津大學羅震教授主持。開幕式后,來自全球的專家學者圍繞焊接技術前沿成果展開精彩報告。哈雷焊接研究所斯特凡?凱特爾教授以 “軌道交通生產中的焊接技術” 拉開序幕,深度剖析歐洲鐵路產品中先進高強鋼與鋁合金車身制造的創新焊接工藝,展示輕量化結構下焊接技術的突破,為軌道交通制造提供新思路。


EWM 有限公司首席商務官托馬斯?赫斯勒介紹 “EWM REACT:最穩定的自動焊工藝”,該工藝通過焊絲主動送絲 / 回抽運動控制熔滴過渡,突破數字控制短弧物理極限,大幅提升自動化焊接效率,熱輸入量低,為工業生產降本增效。


伏能士國際焊接工藝研發技術負責人沃爾夫岡?克魯格胡貝爾帶來 “基于焊絲周期性前后運動檢測零件邊緣實際高度及其位置的研究”,利用 Wire sense 技術精準檢測焊接接頭位置,提升自動化焊接質量穩定性,在多材料焊接中有廣闊應用前景。


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宋曉國教授團隊的卞紅教授聚焦航空航天領域,分享鈦合金、高溫合金等異質材料及復雜結構的精密釬焊、超聲輔助釬焊等連接技術及應用案例,滿足航空航天裝備輕量化與功能化需求。



美國焊接學會主管 Mr. Steven T. Snyder在本節焊接國際論壇作報告,題目是:Understanding Welding Economics & How It Can Drive Welding Sustainability




機械工業哈爾濱焊接技術培訓中心陳宇教授級高工分享中國焊接人才培養成就,中國國際焊接資質頒證量居世界前列,通過校企合作推進國際化、工程化人才培養,為行業發展注入人才動力。


下午的報告涵蓋增材制造、航空發動機涂層、焊接變形預測等前沿領域。香港城市大學王露副教授的 “增材制造的高保真多物理場建模”,結合流體體積法與射線追蹤法模擬熔池流動與匙孔波動,揭示氣孔形成機制,助力金屬增材制造工藝優化。


上海交通大學馬運五副教授提出無預制孔自沖摩擦鉚焊新方法,解決輕合金薄壁結構鉚接難題,在運載火箭、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有潛在應用。


珠海保稅區摩天宇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王遠航主任分析航空發動機熱端部件涂層應用,介紹新一代防護體系及涂層失效機理與維護策略,對保障航空發動機安全運行意義重大。


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李會軍副院長探討電弧增材制造中顯微組織調控,創新 WAAM 工藝解決大尺寸金屬構件元素偏析等問題,覆蓋多種材料。


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全國重點實驗室張立平高工結合有限元分析,講解焊接變形預測技術在工程機械中的應用,實現變形精準控制,提升產品質量。


馬來亞大學法拉齊拉?賓蒂?優素福教授團隊展示激光粉末床熔融技術制備AlSi10Mg - 316L 多材料構件的研究成果,優化界面冶金結合,提升耐腐蝕性,為多材料零件工業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天津大學羅震教授基于大數據分析 2022 - 2024 年全球焊接研究進展,通過文獻計量學與知識圖譜技術勾勒領域前沿趨勢,為科研人員提供研究方向參考。
本屆 IFWT 焊接國際論壇匯聚中、德、澳、美等多國專家,融合高校基礎研究與企業應用實踐,全方位展現智慧焊接賦能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動能。從軌道交通到航空航天,從材料連接到智能建模,論壇成果將助力攻克航空、高端裝備等領域前沿技術,推動焊接技術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加速轉型。未來,IFWT 焊接國際論壇將持續發揮全球合作平臺作用,深化焊接技術與新興產業融合,引領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本次論壇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及其焊接分會、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天津市機械工程學會聯合主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民航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及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全國重點實驗室、伏能士智能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等機構全力支持。《機械設計》雜志社為本次論壇支持媒體。

來源:天津市機械工程學會
編輯: 鐘永剛
發布單位: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總部綜合管理處
關鍵詞:IFWT, 焊接國際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