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13日,2025年東部地區摩擦學學術論壇在浙江寧波成功舉辦。此次會議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主辦,寧波大學承辦,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等單位協辦,會議主題為“摩擦學助力高端裝備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薛群基研究員,寧波大學副校長周青,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周仲榮教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姚萍屏教授、賀石中教授級高工,張德坤教授,任志英教授等來自東部地區五省一市和全國摩擦學研究領域行業專家、科研人員、研究生及企業相關人員等240余人參加了論壇。
本次論壇共有大會特邀報告、分會場邀請報告和口頭報告82個,墻報20幅。在為期3天的會議里,與會人員聚焦摩擦學科學與技術研究熱點,圍繞“摩擦學助力高端裝備發展”主題,深入交流,積極探討,為推動國家相關科技和產業的技術創新,發揮摩擦學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支撐引領作用出謀劃策。

論壇開幕式由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特聘院長阮殿波教授主持。

寧波大學周青副校長在論壇開幕式上致歡迎詞,對蒞臨寧波參加東部地區摩擦學學術論壇的各位專家、領導表示熱烈的歡迎。他指出,論壇為東部地區包括全國的摩擦學學者提供了一個氣氛友好的學術交流平臺,希望通過一天半的報告與交流,與會各方將更加了解,合作交流更加深入、友誼更加深厚。也希望有更多朋友認識寧波,了解寧波大學,與寧波大學一道,攜手共進,共謀發展。

薛群基院士在致辭中指出,我國摩擦學研究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人才輩出、后繼有人,但作為一門高度交叉融合的學科,摩擦學領域仍需持續深耕。他強調,未來摩擦學研究與應用需向智能化、高精密化及極端環境方向發展。當前制造業正向智能化、自動化、高精密化轉型,傳統粗放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制造的高精度需求。日本的精密制造與德國的工業精準雖長期領先,但面對最新一代先進制造技術的要求,仍需突破更高維度的技術瓶頸。在這一過程中,摩擦學將在微觀層面尤其是界面科學領域發揮關鍵作用。薛院士進一步指出,基礎研究層面需實現從經典牛頓力學到量子力學的跨越。特別是在微納尺度乃至原子尺度以下,界面離子的運動與遷移規律亟待深入探究。他特別強調,科學研究必須以實證為基礎,亟需在該尺度上獲取可視化實驗數據以支撐理論突破。最后,薛院士寄語摩擦學研究者,尤其是青年學者,應踐行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提出的"四個極端"要求——向極宏觀拓展、向極微觀深入、向極端條件邁進、向極綜合交叉發力。這四個方向與摩擦學未來發展及先進制造業技術突破緊密相連。他呼吁全體摩擦學同仁,在學科與技術持續進步的進程中,積極投身國家高端先進制造需求的解決,為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貢獻智慧與力量。

姚萍屏副主任委員代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對論壇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東部摩擦學學術論壇是摩擦學分會的一個重要品牌,旨在推動我國東部五省一市摩擦學科學技術的發展,加強東部地區乃至全國摩擦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如今在我國摩擦學界具有廣泛影響力和號召力。本次論壇在全國大力推進“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召開,圍繞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和制造強國的重大戰略目標,為廣大學者、企業一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提供自由討論與交流的學術平臺,將進一步促進摩擦學與力學、材料科學、摩擦化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與技術創新,推動我國東部區域特別是浙江省高端裝備和基礎件等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同時,他向會議承辦單位寧波大學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

陳建敏研究員、朱旻昊教授、解國新教授、蒲吉斌研究員分別作大會特邀報告。

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賀石中教授級高工、華僑大學姜峰教授、東華大學董威威副教授、江南大學錢善華教授、青島市資源化學與新材料研究中心張嘎研究員、浙江工業大學孟祥鎧教授分別代表五省一市做大會邀請報告。
大會報告期間,代表們認真聆聽大會報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交流。
分會場期間,共計組織分會場報告72個,其中邀請報告26個,代表們認真聆聽大會報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交流。
4月12日,在東部地區摩擦學學術論壇組織委員會召集人上海交通大學程先華教授的見證下,論壇2025年承辦單位寧波大學黃海波教授和華李成副教授將東部地區摩擦學學術論壇會旗移交給了2026年福建省承辦單位福州大學任志英教授和寧德師范學院賴聯鋒教授。
來源:摩擦學分會
編輯: 鐘永剛
發布單位: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總部綜合管理處
關鍵詞:摩擦學